10700K+ROG M12H装机,体验ROG的AI智能超频

朋友打算入最近爆火的死亡搁浅一睹弩哥风采,但是老爷机怕玩不好,所以拉着我一起入了ROG Maximus XII HERO准备装新机,但是Intel的U最开始供货很拉胯,他和我蹲守10900K,连续3次我俩一片都没抢到,一怒之下他撸了10700K……我后来蹲到了10900K准备上机王争霸。机箱是乔思伯的MOD5,颜值确实不错,但不知道为啥这次给他装机的过程非常坎坷……估计是他本命年吧~

配置:CPU Intel 10700K主板 ROG Maximus XII HERO显卡 EVGA GeForce RTX 2080Ti FTW3 GAMING机箱 乔思伯 MOD-5散热 德商必酷(be quiet!)的DARK ROCK PRO 4内存 影驰 DDR4 3600MHz 星耀 8G*4电源 EVGA 1000G3显示器 三星 玄龙骑士G5 31.5英寸2K144Hz 1ms响应 1000R曲面显示器鼠标 ROG 魔刃无线电竞鼠标(带摇杆的那个!)鼠标垫 ROG 烈焰战甲QI充电鼠标垫开箱CPU10700K,i9变i7的代表CPU~

来两张主板
Maximus XII HERO我和朋友各买了一张,ROG的供货很充足,但是Intel的U最开始供货很拉胯,他和我蹲守10900K,连续3次我俩一片都没抢到,一怒之下他撸了10700K……我后来蹲到了10900K。也不知道为啥这次给他装机的过程非常坎坷。




开箱动图先来一张
M12H全家福,可以看到M12H的配件非常丰富,除了必要的Sata数据线,M.2螺丝以及M.2安装套件、扎带、WiFi天线和4cm小风扇一应俱全,还有贴纸和ROG钥匙扣。
M12H是标准ATX板型,全黑化设计,散热装甲覆盖的非常全,ROG败家之眼彰显了他的身份和血统。不过从设计细节来说,M12H比我之前装的最多的X570-F相比,覆盖装甲不仅面积更大,而且热管连接多了一块装甲,同时斜线开槽更多,散热面积因此大大增加,连M.2散热片上也是如此。
M12H的顶部视角,能够看到采用了8+4pin的CPU供电,比较不一样的地方在8pin部分加入了类似显卡PCIe合金插槽的设计,其实也有加强散热作用,毕竟这次的灰烬版14nm耗电实在是大户。往左一点则是依次排列的CPU风扇2、CPU风扇、水冷泵接口、4pin的RGB接口与3pin的可寻址ARGB接口,集中设计使得装机时候非常方便安装。另外就是左下角也就是主板的右上角,依次为查错数位显示、板载开机键与一个自定义按键。
SUPREMEFX芯片,已经全部被装甲覆盖,拥有尼吉康的专业音频电解电容,这已经是华硕常见的配置了。
丰富的接口,从左往右依次为包括了清除CMOS按钮、BIOS FLASHBACK按钮、HDMI2.0显示接口、USB2.0*2、2*USB3.2 Gen 1 Type-A接口、1G网口、5G网口、3*USB3.2 Gen 2 Type-A接口、1*USB3.2 Gen 2 Type-C接口、2*USB3.2 Gen 1 Type-A接口、WiFi天线接口(支持WiFi6的AX201)、1*光纤S/PDIF数字音频输出接口、音频插孔。
M12H电容部分的大面积一体化VRM散热装甲带有热管而且非常厚实,拿在手里分量不轻,背面还有散热胶,ROG的用料和细节做得还是很不错的
M12H必须先把芯片组覆盖装甲卸下才能取下上部的M.2散热片,下部的M.2散热直接就可以拆下来,散热片都有细磨砂效果处理
全部卸甲状态,强悍的供电+3个M.2插槽全部展露,3*PCIe×1+3*PCIe×16爽的一比。
M12H颇为奢侈的14+2路供电电路全貌,强大的供电也是我和朋友都选择M12H的主要原因之一,内存最高也支持到了4800Mhz+,供电功不可没。显卡
EVGA GeForce RTX 2080Ti FTW3 GAMING显卡外壳采用了透明设计,EVGA的logo在散热风扇的扇叶上也处处可见~依稀能看到下面覆盖着致密的散热片,散热堆料很猛,好处是以至于拿在手里有一种拿着东北巷战大杀器——板砖的感觉。
用了双8pin供电,这个角度看上去颇为厚实,最右侧的斜角上有FTW3有版本提示条,比较有趣的是在NV-Link上的保护条上也有EVGA的logo。
EVGA的金属背板属于传统艺能,侧面有12V G、R、B RGB LED针脚接口和AUX Fan接口
接口有3*DP、1*HDMI、1*Type-C接口
换个角度再来一张内存用的内存是影驰的星耀,3600MHz的8G*4,不仅颜值不错,还支持同步灯效。

影驰对星耀内存上的导光罩设计了类似钻石切割的造型,我更喜欢的是铝合金散热片,不仅同样有切割造型,还经过了磨砂处理,手感和颜值都非常不错。

常规造型展示硬盘硬盘是希捷的FireCuda510

电源电源选择的是EVGA的1000G3电源,1000瓦的金牌全模组电源




开箱动图先来一张
背面是多国语言的产品特色
1000G3全家福:电源本体、各个线材原本在保护包内,拿出来发现真的好多,若干魔术贴和固定螺丝。
1000G3电源本体,灰黑色显得很低调,相比130mm的风扇就能够比较出1000G3电源的体积其实并不算大。
静音风扇,实际使用过程中噪音很低,低负载的时候没声,EVGA的logo也覆盖在其上。
输出接口齐全,采用了双CPU供电接口,兼容新主板CPU供电。
电源接口部分,除了常规的电源接口和开关之外,还有一个ECO按钮,可以一键实现低负载风扇降速,0噪音。

参数面来一张。散热(风冷+水冷)这里折腾了一把,原因无他,兼容问题使然,ZERO ZONE的360水冷和M12H主板存在兼容性问题。




开箱动图先来一张
ZEROZONE BMR 360水冷全家福,包括水冷本体还有AMD和Intel的扣具,一管硅胶还有详细的安装说明书,风扇三个,风扇水冷头上还有一层保护膜
散热铜底出厂带有透明保护贴纸,安装前需要揭掉。
冷头顶部是玻璃镜面设计,这样看像是镜子一样,通电之后才是它的高光时刻。
冷排散热鳍片致密,14条水道设计

风扇带有RGB灯光带,据官方说明还可以通过更换发光部来改变造型,有机会打算看看后续。
其实兼容性问题也不是不可用,不过需要牺牲一个内存位,所以还是联系朋友让他换个散热,所以又有了下面的德商必酷(be quiet!)的DARK ROCK PRO 4 CPU散热器。




开箱先来一张
黑色为底色的外包装显得很厚重
DARK ROCK PRO 4全家福,散热本体,两个Silent Wings3智能调速静音风扇已经在散热本体上了,风扇扣具、安装说明等等。
DARK ROCK PRO 4的分量不轻(1.13kg),整体经过黑化处理有抗氧化加成,铝合金顶盖采用了拉丝处理,颜值颇为不错。
能够看到已安装的Silent Wings3风扇前已安装长条减震橡胶垫,中央风扇区也已预先放置两条减震垫片,能够防止风扇运行时候的振动传导到散热鳍片导致的共振,降噪效果加成。




360度展示动图
DARK ROCK PRO 4的黑化设计使散热有了一点酷酷的感觉,毕竟有抗氧化效果,以后的颜值也有保证。
DARK ROCK PRO 4另一侧看过来。
相对于镜面底座设计,DARK ROCK PRO 4采用的7*6mm热管更抢眼,穿FIN工艺,鳍片上的点状设计显得很可爱。

自带的散热风扇带有水波纹设计,静音效果很不错,如果中途换过风扇,务必注意两个风扇的尺寸不同,一个是120mm的另一个是135mm的。虽然能够猜到不同尺寸的风扇设计也是考虑到不挡内存,但是DARK ROCK PRO 4的尺寸巨大,面对非窄马甲内存还是会遇到兼容性问题,比如说这次装机使用的星耀就略大了那么一点。
附送的超长螺丝刀,这个细节不错,安装必用~机箱MOD-5机箱的包装和我之前见过的乔思伯机箱不一样,变成彩色包装了。
彩色包装有一点好,那就是写真照看的真切~
包装内有内嵌设计的厚泡沫保护,安全系数还是不错的。




360°展示,MOD-5属于开放式架构的异形机箱,采用了大面积折板处理的装甲一般的镁铝合金材质外壳,既有棱角又不特别突出,而且表面经过了喷砂处理,外观和手感都非常不错。
开关在顶部
前置IO区在底部,带有双USB3.0和一个USB3.1 Gen2 Type-C接口以及音频+MIC接口

合金材质外壳的边缘加工的很好,没有划手感
挡板部位的设计使得强度相对薄弱,搬主机的时候一定不要在这里加力,但承受住显卡的重量还是绰绰有余的。
配件一览各种螺丝和扎带

内部结构来两张
背板上可以安装硬盘

四个支撑脚都带有橡胶,而且是全铝一体成型的。
底部电源舱的位置可以在拧紧固定螺丝前前后移动。
顶部支持240mm冷排
开始装机
扯掉DARK ROCK PRO 4的保护贴
由于DARK ROCK PRO 4的尺寸巨大,面对非窄马甲内存还是会遇到兼容性问题,比如说这次装机使用的星耀就略大了那么一点,后来我的处理方式是建议朋友用技术手段截下去靠内存的一段。
上面就是DARK ROCK PRO 4的风扇最终安装效果,这样放置不是我的选择,我建议朋友正常风道,左侧的风扇放在右侧,结果发现因为内存过高,所以风扇会高出散热顶端一截,朋友对高度有强迫症,所以只能散热风扇放在左侧,而且变吹风为抽风……这个安装方式确实影响散热效果,不建议任何人这样安装,我自己也担心这样压不住10700K,不过好在后面10700K在全频5.1Ghz下的温度压力测试中温度也能够勉强保持在97℃以下,这个散热还是可以的。

来两张完工的桌面照AI智能超频体验和对比测试M12H作为Z490的扛鼎之作,ROG的A.I智能超频必须是一大亮点,下面简单说说。
华硕的ROG主板一大特色就是独家功能“A.I智能超频”,简单易用到令人发指,可以智能评估处理器超频实力与系统散热条件,进而预测超频电压、频率,超频高手手动调整才能达到的超频效能,这个功能一键就能轻松达到近乎八成的实力,即使是仅能进入BIOS的初学者也能够轻松上手。首先F11进入AI超频指南。
右下的CPU数据列表就是朋友这块10700K经过智能评估后的超频实力与电压和频率(5100MHz需要1.514V……),A.I自动超频选择自动,为了显示改动效果我先手动跑的全频5.1Ghz,选择自动超频之后BIOS会更改我之前的各种设置,如下图。后面测试结果部分我会贴出未超频、A.I超频、手动全核5.1Ghz的测试结果对比。
之前我手动跑全核5.1Ghz的设置几乎全部更改了,想超频而没有一点基础的人可以享受一键加速的快感。
手动全核的部分设置截图,M12H的供电和用料作为超频基础非常放心,大胆假设,小心微调即可。
CPU-Z看一眼
CPU-Z跑分对比,以9900KF为参考,单核分别为105%、105%、113%,多核分别为1028%、1041%、1065%,以下各个测试软件的结果合并图由左至右依次为未超频、A.I智能超频、手动全核5.1Ghz
CINBENCH R15跑分,A.I智能超频之后由1790直接拔高到1981,提高191,增速10.67%,全核5.1也仅仅再提高19而已。
CINBENCH R20跑分,A.I智能超频之后由4050直接拔高到4782,提高732,增速18.07%,全核5.1反而还降了点,后来看结果的时候才看到,不过懒得重跑了。
Super PI测试,A.I智能超频和全核5.1的结果一致
3DMARK Time Spy测试,A.I智能超频之后由9799拔高到10253,提高454,增速4.63%,全核5.1为11418,拔高1165,增速16.52%。怎么说呢,ROG主板的A.I智能超频确实真香,新手也不用眼馋高手手动超频,根据CPU不同一键开启之后就有效果,朋友的这个10700K在不同的测试软件下就有了4%-18%左右的性能提升。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测试
3DMARK Fire Strike测试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测试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测试
光追Port Royal也跑了一下
NVIDIA的DLSS也跑了一下
10700K全核5.1Ghz,准备开始跑测试,DARK ROCK PRO 4的安装方式我自己就有点虚,不过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5.1GHz下97℃,最多有3核心达到100℃,好在还是压住了
A.I智能超频下94℃,平均89℃,有俩核心已经达到100℃DARK ROCK PRO 4的非正常风道安装使得温度效果不佳完全在预料之中,温度测试中接近100℃红线看的我心惊肉跳,左侧的风扇放在右侧,而且变吹风为抽风,想想都不可能散热效果好,居然还是能勉强压住了10700K全核5.1Ghz,也是不容易了,如果有条件且不像朋友那样有强迫症的话再加一个风扇比较好,不过朋友着急拿走玩死亡搁浅了,所以就以后再议吧。
全核5.1GHZ平时上个网看视频啥的功耗136-155瓦,烤机的时候530-560瓦之间浮动。  灯效&游戏体验








灯效动图先来两张
MOD5机箱配星战的桌面很带感

骨伽XCB风扇近距离灯效也是不错的


来几张桌面照之后就是游戏体验啦

古墓丽影:暗影,影像最高,2K分辨率下平均帧率111,流畅的一比。


死亡搁浅,弩哥的快递生涯走一波,这个游戏也是朋友装这台电脑的动机之一,2K效果最高,帧数在96-122之间浮动,过场动画就是60帧的。回头我也下一套玩玩,不知道在我的G9显示器上表现如何~不过多说一句,ROG魔刃无线三模游戏鼠标 +烈焰战甲QI充电鼠标垫的组合不仅灯效和手感不错,设置好魔刃的摇杆指向之后还能够实现单手玩死亡搁浅这个游戏,一边吃零食一边玩不是问题~



PUBG绝地求生,这套配置想爽玩一点问题都没有,2K效果最高,开车的时候也有90多帧,稳定保持在100帧以上。虽然那啥多,但热度和刺激感还是可以的,不过我在入手ROG游戏手机2之后发现手机吃鸡容易多了,爽的不要不要的,哈哈。
本篇装机分享到此就是尾声啦,虽然散热命途多舛但结果还是不错的,深入体验了下华硕ROG主板的独家功能“A.I智能超频”,确实真香,简单易用,可以智能评估处理器超频实力与系统散热条件,进而预测超频电压、频率,新手也不用眼馋高手手动超频,根据CPU不同一键开启之后就有效果,朋友的这块10700K在不同测试软件下有4%-18%左右的性能提升。乔思伯MOD5机箱用料实在,作为一个颇为抢眼的异形机箱装好也是桌面一景,原本打算先装个MOD4玩玩的,奈何朋友喜欢MOD5,等以后有机会再装MOD4玩玩,等有时间再议啦。最后,大家保重身体!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