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付费的5大入局者,谁能笑到最后?

tete 发表于 2019-6-7 13:51:46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1119

“知识付费”这个话题,媒体时常跟风带节奏,昨日还在登文唱衰,今日就开始澄清驳回昨日所述观点。言论自由的互联网跟风时代显然不足为奇,市场最终会以真实的数据让愚者止言。而“知识付费”截止目前,已约有4.5亿人参与,期间不断有新的“游戏玩家”进入赛道。

竞争可谓十分激烈,“知识付费”的参赛者大抵可以概括为五大层次群体,那究竟是哪些入局者呢?经过激烈的追逐谁又能够笑到最后?姑且跟着笔者一起往下看。

1、第一层:早期的平台型玩家

首先入场的平台有:知乎、喜马拉雅等。作为付费内容的早期资深平台,它是引领这个时代的指向标,搭建起内容创业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2016年确实力挽狂澜,但到了2018年呈疲软倦态,很多中小型内容创业者举步维艰,是何原因?因为大平台流量外流的背后站着一群嗷嗷待哺的创业者,被市场瓜分仅剩零星的流量根本无法满足他们。

第二层:新晋的平台型玩家

如豆瓣、网易云音乐等平台。这一类平台吸引的都是小众人群,平台的突出优点是用户群体忠诚度高,但弊端同时显现:群体单一,引流受到巨大的局限性。其次,付费的内容产品和呈现形式的单一,如网易云音乐仅打造单一的付费音频,无法通过更多的内容呈现方式去获得流量和新的用户。

第三层:自媒体大V玩家

譬如人气火爆的咪蒙、罗胖等自媒体大V先后入局。凭借着名人效应,聚拢了一帮想学技能、让自己更优秀的付费粉丝。直到咪蒙推出《咪蒙教你月薪五万》这档引人争议的付费课程后,引来大众一波质疑声,咪蒙终了在“知识付费”的领域遇到瓶颈,索性半退出了这个市场,而罗胖也沉陷隐匿,所以以名人效应做内容也未必好做。

第四层:社群姿态入场的玩家

比如:樊登读书会、有书的崛起。这一类多是靠社群运营带来的红利维持生存,性质与豆瓣、网易云音乐有点相似,虽然深耕在知识付费的产品孵化上,但流量占比还是偏少,如果继续不创新,就会形成死局。

第五层:工具型姿态入场的玩家

例如:创客匠人国内领先内容付费的技术服务商。这一类玩家以提供知识付费工具为切口进入到这一领域。与以平台为主的喜马拉雅相比,技术服务商的优势在于为内容创业者打造量身属于自己的独立平台,通过研发的运营推广、建立社群、内容呈现等功能性工具,持续引入新鲜流量,并把这些客户沉淀到自己的

平台,形成独立品牌效应,这一类的玩家还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景,也是未来市场的大头。

1559704289669.png

倘若今日笔者所说的五种玩家,在操作技术水平对等(指:内容同样优质。)的局势下,平民玩家肯定抵不过人民币玩家(工具型玩家)。虽然并非绝对,但谁能笑到最后,已是趋势使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1)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妙妙 发表于 2022-1-8 13:33:19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var jd_union_pid="608851640317111385";var jd_union_euid="";</script><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ads-union.jd.com/static/js/union.js"></scrip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