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品玩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没有芯片的“云科技” 科技大佬的云电脑云手机 是否只昙花一现? ... ...

2020-9-30 18:22| 发布者: teanzhong| 查看: 605| 评论: 0

在今年的云栖会上,阿里的“老张”张建锋他向我们展示了“无影”,这是他们的新科技,这次发布会上发布的“云电脑”和他的名字一样,是一台漂浮在云上的“电脑”,他没有主机但是能够无限扩容,也没有正常电脑应该有的一切的硬件设施,因为这些设备都被神奇的科技技术锁在云端的数据库里。


其实早在无影之前的2011年,谷歌就有过类似的产品,小编记得当初的名字叫做“云端笔记本”,但11年时的网络环境根本就让这个新兴科技无法适应,毕竟在当初这种“断网成砖”的“上网本”,很鸡肋。



和阿里的“无影”理念类似的还有华为推出的“云手机”,他不是直接面向消费者,他面向的主要是企业客户,可见,这类“云”产品的竞争核心力,在于生态,而不是端口。



但是我们要知道,不论上述产品的“云”吹得有多天花乱坠,他们最根本的还是离不开的核心技术就是“芯片”,芯片决定了这朵云能够多大,飞得多远。



小编结合了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为芯”事件,不禁发起了跟深层次的思考,“中国芯”还要多久,芯片制造到底有多难?


芯片的研究/生产/开发,远比我们想象的难


小编认为他的困难程度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制造困难,过程极具挑战性


芯片的制造/研发,不只是仅对技能方面的要求极高,更需求很多资金和时间。一条生产线动辄几十亿的投入,而且需求4年的时间才能投入生产。建立完出产线到顺畅出产,又需要消耗数个月的时间。而他的研究,可能会面临还没发育就流产的后果。


第二个方面:中低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高端市场占领不了一席之地


芯片行业需要有很多年的行业沉淀,目前的环境外国芯几乎垄断着市场;中低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高端市场占领不了一席之地,智能手机的市场又逐渐饱和,难度可想而知。



中国的芯之路未来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面对一边倒的垄断趋势,我们国内的1300多家有志之士忍不了了!


在举国之力的情况下,国内自主造“芯"的呼声不断提高,国内的半导体企业数已经剧增1300余家,形成了“千企造芯”的局面。


他们目前大致分为3个阵营并肩作战,分别是


中外合资企业,比如ARM公司、Acorn公司等。


中国自己的实体芯片企业,比如兆易创新、长电科技等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等


在多方阵营的强强联合之下,相信我们国内的造"芯"之路一定会走到更快,更稳!


各位观众大老爷,你们是怎么看的呢?胡叭叭再次欢迎各位老爷在评论区留言,小编也会及时一一回复


小编在这里非常感谢各位观众大老爷的耐心观看,我们下一篇精彩文章再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