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近日疯传一张恶搞图片,画面显示一张3.5英寸软盘,软盘贴纸上写明Windows 11 安装盘“1of 45686”,令人联想起如果今时今日仍然只能使用软盘的话,安装Windows 11 的可怕程度,但这张图也让网民怀念昔日使用软盘的日子。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下趣味回应,有人笑称:“记得当年安装Windows 95就已经用了29张软盘(估计是整合Internet Explorer软件包的Windows 95 PLUS,单纯Windows 95安装盘仅需要21张),Windows 11得要多少张才能安装好?”也有人补充:“如果加上Office的话,还要起码45张软盘”。还有用户戏言,如果安装Windows 11过程中不慎将其中一张软盘靠近磁石,整个流程恐怕要重新开始,并有网友讽刺:“5年后等你完成安装再见”。
即便只是恶搞,这张图片却唤起不少人对过去科技的回忆。实际在技术层面上,Windows 11操作系统仍保留支持读写3.5寸软盘的能力。通过外置USB软盘驱动器,用户可以在现代计算机上重新使用这种经典储存媒介。
市面上有不少 USB 3.5寸软驱仍可选购,售价约六七十元。这类设备无需驱动程序,只要将软驱连接至电脑,并进入此计算机或设备和打印机界面中搜寻,即可辨识盘符A:,不过只有x86或x64架构的Windows 11版本才支持相关驱动,Windows on ARM与MacOS均不适用。 5.25寸和3.5寸软盘都曾是计算机主流储存方式(犹记得5.25寸软驱开机自检声音像拖拉机,3.5寸软驱像老式磁带机),用户可通过它们安装操作系统、传送文件,甚至安装游戏。比如,著名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鼻祖之一,1992年的《德军总部3D》至少需要两张3.5寸软盘;微软于1994年发行的MS-DOS 6.22操作系统,存储在4张3.5寸软盘里。
后期容量比较“庞大”的游戏,比如1995年大宇发行的《仙剑奇侠传1》软盘版,在精简了大量游戏音乐后,仍然装满了足足12张软盘(其实总量也就30MB吧)。
虽然现今技术早已超越其容量限制,但对复古计算机用户而言,仍是实用工具之一。若需将文件由现代计算机传至旧型号设备,这种方式依然有其价值。 今天仍在服役的一些飞机依然有软盘驱动器,用作更新必要数据的接口。比如波音747-400,技术人员使用八张3.5寸软盘每28天更新一次数据。因为波音747-400的第一批机型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制造的。工程师们依靠当时“最新”的技术将数据加载到飞机数据库中。直到今天,这种老方法没有任何升级,因为工程师们一直恪守座右铭:永远不要改变一个正常运行的系统中的任何东西!
如果有意购买软盘,目前仍可在淘到10张全新磁碟售价80元左右。由于主要生产商索尼公司已于2011年3月正式停产,这些软盘存货多数已有超过15年的历史,建议用户准备足够备份,避免读写失败。
虽然现代计算机速度与容量均已飞跃式进步,不少人仍对这些曾经改变时代的硬件怀有情感。正如其中一位网民打趣指出:“若真将 45000张软盘堆起来,叠高将有150.76米”。纵然软盘已无法承载现今的庞大系统,也无碍人们对它的怀念与玩味。
不过恶搞图的数字或许有点夸张,目前从微软官方网站下载Windows 11 ISO安装镜像,其文件大小为5.78GB,若真的允许利用软盘安装,也只需要约4107张1.44MB容量软盘即可完成(当然,微软官方声明只支持8GB容量或以上的USB存储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