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包装比较简单,只有说明书、保修卡,固态硬盘本体牢牢卡在塑料卡扣内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运输中的震动对硬盘造成损坏。
WD Blue SN570固态硬盘依旧采用了蓝盘NVMe SSD的标志性外观和蓝色PCB,元器件布局与上代保持一致,主控与NAND颗粒位于一头一尾,这种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发热位置过于集中,导致硬盘在高负载下容易发热掉速的情况。这款固态硬盘是标准的M.2 2280大小,得益于多层数3D堆叠技术带来的高集成度,WD Blue SN570背面无需放置芯片,这样也直接降低了产品的厚度,让绝大多数笔记本可以正常安装使用。
WD Blue SN570采用了西部数据自己研发的DRAM-less主控,拥有低功耗、稳定的特性,它属于第三代DRAM-Less SSD,同时支持HMB技术。
闪存颗粒方面则是采用的是SanDisk的3D NAND颗粒,得益于多层数3D堆叠技术,硬盘依靠一颗NAND闪存颗粒,就实现了1TB的容量。
使用场景及测试先来个上机照,最终的测试环境为10600K+Z490主板,win10 64位系统。
先使用Windows Powershell工具编写的SSD测试程序,测得随机读取速度在2274MB/s左右,读取速度在3099MB/s左右,写入速度在3139MB/s左右。
使用比较常见的AS SSD Benchmark进行测试。可以看到WD Blue SN570读取速度为3075MB/s,写入速度为2494MB/s,4K 64线程读写数据达到985MB/s和1647MB/s,最终得分4009分。
接下来测试AS SSD Benchmark 中的附加测试项目,其可以在一定程度模拟使用不同文件类型进行测试。AS SSD Benchmark 将文件类型分为三种:单个ISO文件,程序文件及游戏文件,这三种类型的而文件主要是对于硬盘的4K读写压力逐步增大,其中系统文件最大。经过测试,WD Blue SN570在ISO文件、程序和游戏传输上分别为33454MB/s、1062MB/s、1909MB/s,这样的速度自然能给日常应用带来更好的加速表现。
AS SSD Benchmark的压缩率数据测试中,WD Blue 7的读取速度也比较平滑,写入有些波动,不过这也比较正常。
接下来是Crystal Disk Mark,WD Blue SN570得到的数据比较接近官方标称数据。写入速度达到3531MB/s,读取速度3019MB/s。
接下来是TXBENCH基准性能测试,和Crystal Disk Mark得分类似,WD Blue SN570的写入速度达到3549MB/s,读取速度3119MB/s,整体表现较为亮眼。
ATTO磁盘基准测试中,从1MB的小文件到64MB的较大文件,WD Blue SN570的读写都比较稳定,读速基本在3.3GB/s左右,写速则在2.8GB/s左右。
在硬盘测试软件FastCopy中,模拟平时实际文件拷贝的情况,测试从其它固态硬盘向WD Blue SN570传输一个5.7GB的文件,可以看到平均传输速度为1739MB/s,用时共3.3秒。
楼主也用大文件进行了拷贝测试,从别的盘向WD Blue SN570拷入数据,写入速度约1.9GB/s,说明了使用WD Blue SN570拷贝大文件相当快速,平时拷贝个游戏啥的也是几秒钟的事。
通过多个不同测试软件测试,可以看出WD Blue SN570固态硬盘的综合整体性能表现是非常不错的。再来说实际体验,因为平时喜欢拍照,素材库中常用的图片已达几百GB,之前使用SATA固态硬盘MX500加载大量图片时还是比较吃力的,换了WD Blue 7加载起来就顺畅很多了。使用LR、PS或者视频处理等大型软件时,更是可以直接将WD Blue SN570设置为缓存盘,获取更好的性能,可见WD Blue SN570确实是内容创作者的得助手。
要知道作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硬盘接口,SATA 3.0接口最大理论传输带宽为6Gbps,也就是说读写最多600MB/s。NVMe则是走的PCI-E通道,带宽更高,比如这块走PCle 3.0X4通道的WD Blue SN570,最大读速已经到3500MB/s,随便带宽优势,NVMe更可以充分利用PCI-E通道的低延时以及并行性,极大的提升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降低延时,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支持NVMe协议,NVMe的兼容性也逐渐丰富,可以说NVMe是面向未来的协议。总结从以上测试可以看出,WD Blue SN570的传输性能还是很不错的,考虑到西数的品牌力和这款固态硬盘提供的5年质保,整体来说性价比颇高,升级这样一款固态硬盘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