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双我最近停不下来的跑鞋,除了测评别的跑鞋外,我自己跑步使用的都是它了 puma nitro fast-r elite 定位:旗舰马拉松碳板竞速鞋

分享一双我最近停不下来的跑鞋,除了测评别的跑鞋外,我自己跑步使用的都是它了

puma nitro fast-r elite

定位:旗舰马拉松碳板竞速鞋

鞋面:puma家这几年常用的mono纱材质,偏厚,强度大,几乎没有延展性,透气性足够使用,鞋楦左右以及上下压得偏低,和啡鹏空间差不多。鞋带系统使用的袜套式的系统,也就是从足弓段开始出现一些小问题,鞋舌透气性稍差,同时长度偏长,要穿中筒袜否则磨脚踝。后跟海绵填充和阿迪的一样几乎没有,因此总有要掉跟的感觉,由于鞋带孔设计靠后,拉紧后倒也不会掉跟,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压脚背,因此高脚背人群建议试穿。尺码上按照美码选择,欧码偏大

中底:前掌nitro elite,名字虽然不变,但是材质换成了坯模发泡的peba,和zoomx,ff turbo形成了阶层式的变化,把zoomx定义成软弹,fft则硬度和弹性都有提升,ne则是软度韧度提升,回弹有所降低。
后跟则是普通eva,类似征途2那种硬中带软的eva。中底数据是30-38,落差为8
同样分离式中底,拿飞飚作为对比,有人说飞飚前硬后软,那么fr则是完全反过来的前软后硬。脚感割裂感相当严重,而且大步幅蹬地跑法的情况下,后跟非常震脚,而且由于奇特的后跟造型,总感觉是踩在三角形的减速带上,顶得明显,因此这双鞋在初体验后感觉很糟故而发测评拖了快一个月,也就是这么一拖发现了它的亮点。
首先脚感割裂问题,在多次使用后后跟踩开了,比第一次使用好了不少,但是每次刚穿依旧比市面别的跑鞋严重,只有在长距离过后就基本不存在割裂问题,因此这就是给长距离使用的,符合后程脚力衰减缓震需求增加的特点。
其次,多次使用后发现最适合这双鞋的跑法是后跟外侧落地过渡式的扒地跑法。正如上面所说的,后跟偏硬,如果极端前掌跑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对于跑者能力要求太大,而且落差大会很别扭,加上这块碳板放置角度偏大,对于推进性的获益基本很少更多是起到前后掌力传导的作用。至于蹬地跑法,后跟会震得发麻。而采用扒地跑法,首先落差大这点不是问题,前掌peba厚度大缓震绰绰有余,后跟造型滚动弧度大,扒地跑法是由后向前滚很符合动力学原理,加上后跟偏硬反馈佳,不会在后跟过度发力,因此整体经济性极其高。无论是慢跑还是强度训练,我的步频都拉到210以上并且节奏完全不乱,我平时步频基本在180+左右,只有薄底才会提到190+和200+,而fastr是我穿过的步频最轻松提高的厚底跑鞋

外底:不知名橡胶,抓地耐磨属于亚瑟士sky那个外底一样的变态,过弯贼过瘾,加上前掌超厚的软质peba,爱上过弯

重量:42.5码43脚225g,合格的重量

米粒:1999,参加puma训练营拿六折券后星加笔还能接受,加上puma常规打骨折,等吧,原价是没有星加比的

综合评价:一双前掌飞影pb,后掌飞燃pb的综合体,既实现前掌缓震的需要又保障了后跟的反馈性,是一双非常符合运动力学的科技跑鞋,每个每个点都写满了科技研究。不过@大迫阳 说蹬地跑法底下没有承托前掌会有拉扯感,因此我的建议是采用上面说的后跟外侧落地的扒地跑法,放松不要蹬地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