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一侧是机器的各种信息,另一边是ASUS NUC的logo。
打开后就是机器本体,包装还是很厚实的,不用担心运输过程中损坏。
附件老几样,电源,说明书,VESA挂架,以及挂架的螺丝。
电源来自航嘉,规格为19V6.32A,总输出功率为120W。
机器本体和薄款最大的区别就是变厚了不少,外观上基本一致。
前置有两个USB-A,速率为10Gbps,还有一个USB-C,速率为20Gbps。
主要接口仍旧在后部,双雷电4,双HDMI,2.5G网口,俩USB接口。另外厚款之所以变厚,就是因为加入了下方的扩展槽,可以使用官方的扩展设备扩展其他接口。
两侧的为蜂窝状进气格栅,不过有一侧没有打通,只是装饰。
顶盖为磨砂材质,不会沾染指纹,也让整机的质感提高了不少。
底部则是机器的信息贴纸,整机的做工非常OK,毕竟是商用兼工控机,外壳很厚实。
快拆卡扣,可以拧上螺丝固定上后盖,打开只需要轻轻一扳就可以了。
打开后可以看到内部做工十分规整,毕竟承袭自Intel NUC,华硕也是大厂,做工不是一般小厂可以比的。
M.2散热片相比薄款变厚很多,而且是独立的,不用担心热量互相影响。
无线网卡为BE201,目前最好的WIFI7无线网卡之一。
双M.2插槽,扩展接口主要通过那个2242接口引出,另外主板上的排线也可以提供扩展接口,比如COM。
双内存槽,支持最高6400规格的CSODIMM内存,算是目前笔记本DDR5内存最顶尖的规格了,速率拉满。
扩展槽,拧下来之后就可以安装各种扩展配件,可以期待会不会有OCULink接口,搭配ARL-H不俗的CPU性能,简直桌面小钢炮。
这次同步收到的还有两张给该NUC设计的扩展卡,官方原厂配件。
第一张是我觉得最值得购入的扩展卡,也是让这台机器工控机属性拉满的一张——可以扩展出一个2.5G网口以及一个COM口。要知道现在串口的小主机价格是非常高昂的,而且这么高性能的就更少见了,就这点来说,这机器贵的值得。
有线网卡的芯片为i226v,旁边有设计防雷芯片,不用担心过载烧毁。
输出接口,这COM口一放,整机性价比不就来了?
装上扩展卡后的机器。这个扩展还有一个比较划算的地方就是,网卡走的是SATA接口引出而非NVME,不会占用2242接口,此外COM口直连主板插针,线缆长度刚好,不会影响到其他设备安装,这也是原厂配件的好处了。
另一个是单2.5G网口扩展板,虽然也不错,但是我觉得性价比是不如前面这款的,因为需要占用2242接口,这个设计就和某宝上那些M.2扩展网卡差不多了,好处是保留了SATA接口,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选配SATA接口和托架扩展大容量存储(NUC14PRO上的那个设计,这个版本的扩展可以用于上代)。此外这个扩展板需要自己组装一下才行。
有线网卡芯片和前面的一样,也是226v,提供一个2.5G网口,同时也有做防雷电路。不过怎么说也是原厂扩展卡,做工秒杀山寨货。
装上扩展卡后2242接口会被占用,这对想做all in boom的用户来说不是很友好,毕竟少了一个NVME接口用来安装硬盘。不过有SATA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吧。这个NVME我更建议用来扩展OCULink,后续期待有第三方或者官方配件上市。
测试内存使用和薄款一样的宇瞻CSO-DIMM内存,单条16GB,单面颗粒,6400的频率,算是目前顶级的DDR5笔记本条子了。
颗粒来自海力士,单颗2GB。
SSD使用的同样是测试薄款时候的NV3 1T,系统都不用重装了!
好了,机器看完,下面进入测试部分。由于之前已经测试过薄款,两者性能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这里简单带过一下理论部分。225H和125H一样都是4P+8E+2LPE的核心设计,ARL-H架构取消了超线程,所以总线程数量和核心一致,为14个。核显虽然不是LNL上的Xe2,但是也有半代更新,相比MTL的Arc核显有着更好的能耗比和性能。我用来搭配的DDR5 6400 CSO DIMM内存也能很好的发挥机器的性能。
双2.5G网卡在安装windows11之后也可以正常识别,这还不软路由一波?
厚款我着重看一下相比薄款的散热表现。毕竟机器厚了不少,散热理论更好一些。在安装扩展卡的情况下,机器待机温度56℃,噪音基本是0,和环境噪音一样。
满载噪音相比薄款确实低了不少,毕竟进风量更大了,散热更充裕。并且即便拷机一段时间后也还能维持在60W上下,之前测试的薄款已经降到54W了。满载噪音为39.6分贝,表现相当出色。
内存和缓存性能如下,DDR5 6400 CSODIMM双通道内存性能还是很给力的,快追上台式机了,就是改变不了笔记本内存高延迟的问题。
CPU-Z和R23跑分也比薄款略高一些,毕竟散热更好了。
CrossMark总分1962分,远高于前代MTL的分数,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核显带来的提升,毕竟核显的编解码器是真的强,2149分的创造力分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PCmark也是类似的表现,一颗入门主打低功耗的CPU能跑接近7000分,很难得了。并且核显游戏分数不低,拿来应付日常娱乐也是足够的。
既然有双网口,那不软一下,怎么对的起机器呢?照例安装PVE,可以看到两个2.5G网口都可以被PVE正常识别到。
重启后等待启动完毕就能访问web了,我设置的PVE地址为192.168.50.3,由于目前用的OLED屏幕为镜面屏,黑底屏摄反光严重,这里就不放图了。电脑上把连接PVE的LAN口IP地址和网关固定到192.168.50.X网段,注意不要和PVE本身的地址冲突就行。这样才能在不安装软路由系统的情况下访问PVE的web。
进到PVE后台就可以看到机器的信息,225H做all in boom,屈才啦。
用第三方插件去掉无效订阅提示,再增强一下信息显示。默认刚装好只有一个网卡,需要去网络里面添加第二个网卡。
新建一个软路由系统的虚拟机,名字随意,你自己能认出来就行。
主要设置注意以下三点,一个是镜像选择不使用,一个是CPU模式选择host,性能根据你自己的CPU选择对应的核心数量,保证性能够用就行。另外网卡选择虚拟化就行,不要选其他的。创建完不要启动
用SSH工具连接PVE的后台,上传对应的镜像和转换工具,用命令把镜像转换成PVE可以使用的格式。
然后你就可以在虚拟机上看到这个转换好的磁盘了,添加上它,然后去选项里面设置好它作为启动项。
然后在硬件一栏里面把第二个网卡添加上就行了。
启动虚拟机,在控制台输入vi /etc/config/network,进入网络设置
把软路由系统的LAN网段改为和PVE同一个网段,输入:wq,然后reboot重启虚拟机,让设置生效。
这时候就可以把电脑的IP换回自动获取了,因为有软路由系统下发DHCP,访问你设置好的软路由后台即可。225H的软路由,简直太强辣。
跑满我家2000M宽带的情况下,CPU占用率甚至不到20%,简直就是大炮打蚊子了。也就是说,这CPU跑满万兆内网软交换都没问题,华硕,双万兆扩展卡还不安排一下?4.0x4的接口带宽够了啊!
至于拿来跑jellyfin,不太行,毕竟225H作为最新的CPU,目前的PVE还不能对其提供很好的支持,核显没办法正确驱动,需要等更新了。/dev/dri下没有看到renderD128,想正确使用核显估计只能安装windows虚拟机,然后直通核显给win了。
使用LXC套娃办法docker安装jellyfin,核显是不能识别的,只能作罢。
OK,开箱到这结束了,下面是总结时间。相比薄款,我觉得厚款是更值得购买的,毕竟对这类小主机来说,扩展一直都是一个痛,而华硕这次官方推出的各种扩展配件,充分发挥了小主机的体积优势和Intel处理器强大的扩展性能,这点是薄款比不了的。尤其是COM口,目前COM口的设备价格都很高,性能还不咋地,能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提供COM口,这是其他家做不到的。不过嘛,机器价格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太高了,这机器我觉得更适合那些对工控设备连接以及性能都有需求的企业用户购买,个人用户看看就好。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