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用红魔10 Air,并且把主力电话卡放进去,真真正正去用这台手机。

最近在用红魔10 Air,并且把主力电话卡放进去,真真正正去用这台手机。


前排叠甲:这自己买的,花了💰3699。


红魔的手机有个特点,就是它的设计一直都是平的,正面、背面都是一整块平面,而且依然是传统的屏幕R角,也就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直角。


这样的设计让我想起我以前特别喜欢的索尼Xperia 系列,咋一看,感觉没啥特别,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设计,但「没有」并非坏事,因为这样能让手机手感变得很纯粹,它就是一部直板手机,不会跟你来点乱七八糟的弧面。没有,它就是一整块直板。


这样的直板设计优势,在原来的红魔数字系列里面其实并不那么明显,因为有风冷结构在,整机厚度天生做不了太薄。但这种设计在红魔10 Air上却让手感变得出奇的好,甚至可以我说是恰到好处,因为整机的厚度和重量都在一个比较平均的维度上,它比数字系列薄了不少,手感甚至比我另一台同样是平面中框的影像旗舰更好。这种「板正」的手感,拿在手上真的舒服,要不是我摸到侧面的肩键,我都忘记了这是一部游戏手机。


没了风冷结构,红魔10 Air的机身就可以做得很薄。然而,薄在游戏手机并不是能够一味追求的东西,它不像普通手机一样是越薄越好,因为游戏手机追求性能和散热,这必然需要更多的内部空间,比如塞进更大的电池、更大面积的散热VC、更多层的散热结构等等。


所以,怎么在保留更多散热空间的同时做得更薄,就变成了一个既要还要的任务难度,这才是红魔10 Air这部手机设计有意思的地方。


事实上,为了做到兼顾厚度和硬件体验的效果,这台手机的中框高度几乎就是肩键的高度,再窄肩键就变得难用,所以红魔10 Air的边框厚度已经很极限,至少在游戏手机里,兼顾到硬件体验和握持手感,大概就是这7.83mm。


严格来说,红魔10 Air的这块屏幕,在账面参数上并不是很出众,属于中规中矩,中等偏上,但它的观感却弥补了参数上的普通,几乎是直角的R角,让这块屏幕有着非常宽阔的可视空间,没有挖孔、高屏占比、窄BM的设计,也让它有着其他手机都没有的震撼视觉观感,这也让红魔在机型的默认壁纸上,直接自信地用上白色壁纸,颇有种真金不怕验的感觉,这段时间用下来,我觉得也还行,反正打游戏绝对ok了。


无孔的背后是屏下摄像设计,我已经忘记这是红魔第几年用屏下结构了,但我印象中已经至少有三四年是这样的设计,红魔以及努比亚对屏下摄像的处理也已经比较成熟,屏幕印痕不明显,拍摄清晰度越来越可用,我用手机和朋友视频了30分钟,对方也没觉得我的画面有啥问题,唯一就是暗部噪点有点多,但无伤大雅,能看得清人就行。


其实这次红魔10 Air主摄的出品也有进步,即使是裁切画质,也能有让人觉得「不错」和「能看」的水准,纵使影像并非游戏手机的专长,红魔10 Air仍然可以交到功课。只是,我更希望它的副摄像头是长焦而非超广,毕竟在24mm焦段下想拍超广观感也就退两步的事,但想拍远,光靠主摄裁切画质必然有损。既然红魔想将这台手机打造成大家的主力机,那这点也得考虑到。


红魔手机的系统我认为是一款比较偏科的系统,但偏科在这里并不是贬义,而是作为一款游戏手机,它对游戏娱乐的体验优化做得比其他厂商都要专业,因此你能够在游戏的时候感觉这套系统很好用,毕竟怎么说都是赛事用机锻炼出来的体验,包括红魔姬的交互,也很能讨好它的目标用户人群。但这套系统无论是设计还是交互,依然是有比较强烈的电竞味,缺少了一些质感,这跟红魔10 Air这款手机的定位有点出入。


当然,我们这次也能看到红魔在系统迭代的进步,比如他们就是积极拥抱DeepSeek的厂商,给红魔姬和AI助手赋予更强的交互逻辑能力。


简单来说,我认为这次红魔10 Air整个硬件体验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这次机身做薄做轻,整个握持体验都轻松不少,属于不说就不会觉得这是游戏手机的程度,当个主力机用啥的完全没问题。


至于之前有人说红魔的手机没了风冷就没意思,我觉得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想法,虽然风冷的确是红魔手机的绝对优势,但没有风冷让机身更薄、手感更好、泛用性更强,其实也不失是个拓展新市场的机会,红魔现在在游戏手机赛道份额已经很高,但这个赛道的蛋糕本来就有限,现在就得去改变产品去破圈去获得更广阔的市场。


所以,红魔10 Air这手机我觉得没啥问题,甚至双平直的机身,很吻合我对手机的审美。只是它的系统我认为还能做得更好,作为深度的O家用户,我曾跟朋友们开玩笑说,红魔这手机距离完美就差个ColorOS。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