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台 ROG 冰刃双屏 GX550 游戏本,双屏顶配还能如此轻...

看看这台 ROG 冰刃双屏 GX550 游戏本,双屏顶配还能如此轻薄?但实际上,身为一个 PC 游戏玩家,我们本就是一群喜欢追求极致、喜欢新鲜事物的人。这台 ROG 冰刃双屏游戏本,正是一款给足顶级配置、还有独特双屏设计的轻薄游戏本。
我认为,最不可思议的,是它竟然还能称得上是一款「轻薄」游戏本。顶配加双屏,本身就对笔记本的内部结构、散热系统以及机身设计提出了巨大的要求,但 ROG 冰刃双屏游戏本依旧将重量控制在了 2.4kg,厚度也仅有 20.9mm,这样的体积跻身轻薄游戏本之流,一点儿也不过分吧?「顶配本」就不是一件难事,特别是对于有败家之眼名号的 ROG 玩家国度来说。英特尔、英伟达等最旗舰的硬件统统拿下,i9-10980HK 处理器、RTX2080 SUPER Max-Q 显卡、2TB 的 PCIe NVMe 固态硬盘、两条 16GB 组成的 32GB 豪华内存、支持 Wi-Fi 6 的 AX201 无线网卡、满速雷电 3 接口、300Hz 刷新率 1080p 屏幕并可以选配 4K 分辨率屏幕,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好的游戏体验。作为一个硬核 PC 玩家,我看到这样的配置也只能说太爽了。顶级的硬件是一回事儿,性能的实际发挥又是另一件事。别看 ROG 冰刃双屏游戏本是隶属于轻薄游戏本的范畴,但实际上它的性能发挥可一点都不马虎,当然这可少不了一套强力散热系统的帮助。ROG 为冰刃双屏游戏本设计了一套 AAS Plus 主动式空气动力系统,在升起的第二屏后方,你能看到一个巨大的进气口,这个开口能够给机身内部带来大量的冷空气,再通过大风力的散热风扇把热量从内部带出。ROG 冰刃双屏游戏本非常聪明地把第二屏与散热系统结合了起来,还真是一个巧妙的设计,让第二屏存在的合理性又多了一点。
CPU-Z 基准测试:单核 549 分 / 多核 5481 分
7zip 基准测试:68671 MIPS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游戏中的实际表现,这里我测试了四个游戏比较主流的网游和单机大作,超频所带来的帧数提升还是有的,尽管不如理论测试那么大,但真实的游戏运行环境还是要比理论测试要更加复杂,所以这样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
有了如此强劲的性能,再加上这块素质不低的第二屏,像我这样的内容创作者真就可以用它来呈现更多的画面内容了。举个例子,在视频剪辑中,下面这块长条形的屏幕正好可以用作时间线显示,亦或者插件库。我知道有不少视频创作者经常要在外地奔波,同时还有剪视频的需求,而 ROG 冰刃双屏游戏本就能很好地在不需要额外显示器或者便携显示器的情况下,比一般的 15 英寸笔记本显示更多的内容,非常适合于需要重度移动办公的用户。
虽说冰刃双屏游戏本属于 ROG 旗下、也被称为游戏本,但实际上 ROG 给它的任务可不仅仅是玩游戏那么简单,从它有两个主屏幕的配置可选就知道了。如果你是游戏玩家,那么 1080p 分辨率 300Hz 刷新率的配置会更适合你,超高的刷新率和适中的分辨率能够带来流畅的画面,同时对硬件的要求也不那么高;而内容创作者或者把它当成生产力工具来使用的用户,则更建议 4K 分辨率的屏幕,它的素质更高,覆盖了 100% 的 Adobe RGB 色域,完全符合有设计需求、修图剪辑需求的人群使用。很多人会说,虽然 ROG 冰刃双屏游戏本本身的重量和厚度都很轻薄,但它的电源适配器依旧很重很大个啊,非常不方便携带。ROG 自然是有考虑到这个使用场景,因此冰刃双屏游戏本首先内置了一块 90Wh 的大容量电池,来保证其续航,其次它还能支持 PD 3.0 充电协议,使用 65W 的 USB-C 小体积充电器同样可以为 ROG 冰刃双屏游戏本供电,这让它不仅仅只有「在家使用」这一个场景,还拓展了诸如外出给客户展示方案及作品、轻度办公的移动场景。在接口方面,ROG 冰刃双屏游戏本也同样非常齐全,这是作为一个游戏本和创作本最基本的素质。一个支持雷电 3 协议及 PD 供电功能的 USB-C 3.2 Gen2 接口,两个 USB-A 3.2 Gen1 接口、一个 USB-A 3.2 Gen2 接口、一个 HDMI 2.0b 视频接口、一个 RJ45 网线接口。内部的接口则是能够轻松地进行更换和升级,包括固态硬盘和内存都是支持添加的,这点同样是顶配的 ROG 冰刃双屏游戏本所给到玩家的小甜品。
<div align="left">
<div align="left"><font color="rgb(68, 68, 68)">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