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单号、核对身份证,顺丰小哥再拨打手机号,确认是本人收货,顺丰严谨令人放心,赞一个。也了解到苹果产品的配送是顺丰的一个重要业务,还配备的专门的服务热线。
开箱苹果产品的开箱总是令人愉悦,本人也是一枚老果粉,本本从2002年PowerPC芯片的iBook到2005年第一代英特芯片的白色MacBook再到2012年第一代视网膜的13寸Pro,现在迎来了第一代M1芯片的MacBook Pro。满满的回忆。
拿到手里,盒子比想象的重。
配件已经非常简单了,电源适配器+线。记得当年的iBook是一个超大的盒子,里面有多张系统盘和工具盘+厚厚的印刷精美的说明书。
开盖即启动。激活
还是苹果一贯的初始化引导界面。
新本老本同框,新本整体小了一圈。
最大的不同在屏幕转轴上,新本的转轴比较小,采用隐藏式的设计。当然,Pro本这个设计已经改变多年了。对比了一下转轴的阻尼,新本要小得多,方便单手开启屏幕。但我还是喜欢老本的阻尼设计,感觉更加坚固。对屏幕不同开启角度的支撑更牢固。数据迁移因时光机的硬盘放在公司了,手头正好有256G的TF卡,想着重新做一个时光机备份。但发现提示要历时3个小时,想到还有新老电脑点对点的迁移方式。
迁移设置中提示新本本接上电源,新本本电量正足,无视。
迁移的引导界面会出现同样的验证数字,确保数据源电脑正确,并需要在新电脑上输入数据源电脑账号的密码。
开始传输
后面就一直停留在这个界面,大概有30分钟以上。无奈取消,老老实实用TF卡在老本本上做时光机备份。备份好后,将卡插入扩展坞接上新本本进行应用程序和文档的迁移,速度很快,90多G 30分钟完成迁移。重启进入后,桌面、文档、应用程序都还原了。M1本感受:1、印象最深的是电量续航非常强,昨天下午3点开机,迁移数据、上网看视频到晚上11点,今天早上到公司还有40%电量。2、速度: 可能之前期望较高。更多的是我没有用耗性能的程序,感受不是非常明显。3、发热:在数据迁移过程中,老本本在时光机备份时发热量很大,风扇狂转。新本全程凉爽和安静。4、迁移过来的非M1架构的程序应用都很正常,第一个运行的Word,提示要安装和运行Rosetta 2,安装后就能正常运行了。我还发现Rosetta 2只要安装一次,所有的X86的应用程序都可以应用了。转码后Office需要重新激活。5、显示速度,浏览苹果官网、知乎等图文、动画、视频多的网站,发现在网页上下滚到的时候还是能看到小许的延迟,不是我之前想象的丝滑。6、iOS和iPad程序:时间关系没有重复测试,iPad程序安装了懂车帝,界面较大体验还可以。iOS程序安装了ZAKER新闻,界面太小,没有实用价值。7:macOS Big Sur的界面风格需要适应一下,主要是应用程序的顶栏宽度有点大,会影响内容区域的显示空间。尤其在13寸的屏幕上。8: 键盘手感,还是觉得2012款的好,键程深有韧性。9: 外接显示器,通过绿联的扩展坞外接AOC24寸1920*1080显示器正常,就是锁定屏幕重新解锁后外屏显示2-3秒才亮屏,还出现一次不亮,拔插扩展坞后亮屏。10: 接上绿联扩展坞电池耗电明显加快,绿联扩展坞明显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