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玩到“破产”也没打通的神作!街机厅中的“生化危机”

广受欢迎的光枪街机光枪类型的街机通常只有一把塑料枪作为输入设备,枪口对着屏幕移动来控制准星位置,唯一的按键“扳机”的作用就是开火。因为没有其他多余按键来负责“上弹”,于是厂商就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式,那就是将枪口移动到屏幕外侧作为“上弹”的信号。注:后续推出的一些光枪游戏,有的会在机器上安置一个固定的按钮,有的会在机器下方配备踏板,有的整个载具(车,船)会震动,更高级的还有配备VR眼镜的。
因为光枪无法输入移动指令,所以这类游戏的所有移动都依靠电脑程序自动完成,包括角色的前进、后退以及转向。玩家只需要服从电脑的安排在途中射击即可(不能移动自然无法躲避),流程的推进宛如“过山车”一般,速度可快、可慢、可停,但就是不可退,错过了就意味着永久错过,于是这类游戏还有一种称呼——轨道式射击。


需要说明的是,光枪游戏不一定都是轨道式射击游戏,例如经典的FC红白机游戏《打鸭子》,虽然同样使用光枪射击游玩,但是游戏本身并没有空间上的移动。再如PS2平台上的《枪下游魂3恐龙危机》不仅可以使用光枪游玩,还可以自由移动。严格说这些游戏都是光枪游戏,但都不算是轨道式射击游戏,不过平时用“光枪游戏”泛指它们也没有太大问题。不难发现光枪游戏的操作都十分简单,只需要“瞄准”和“扣扳机”两个操作就能够完成,这种低门槛可要比《拳皇》《彩京》《三国战纪》这类传统的街机更容易上手,那些非核心玩家明显更喜欢体验这种“身临其境”的游玩方式。
无情的吃币机器《生化危机》的出现掀起了一股恐怖游戏热潮,不少游戏公司也陆续开发恐怖游戏,老牌街机游戏厂商世嘉推出的一款打丧尸的光枪游戏《死亡之屋》,因为题材和玩法的双倍加成,自然成为了街机厅里极为火爆的游戏。《死亡之屋》系列作品共有5部,第一部发售于1996年,或许因为年代太早,我从来没有在街机厅看过这个版本。最常见到的版本,也是最流行的版本,应该是1998年发售的《死亡之屋2》。
最初见到《死亡之屋2》时,我确信这种不需要什么复杂操作的游戏,一个币就能随随便便通关,事实上我只说对了一半。整个流程中,玩家能够射击的对象只有敌人、人质和环境道具这三类,确实非常简单。但因为轨道式射击的推进流程是依赖电脑,一个接一个的场景快速推进,给玩家的反应时间十分有限,不要说打破所有道具了,能够在不受伤的情况下打爆所有敌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很多人会觉得只要多加练习,多背板,就能够轻松通过了。话虽然没错,但是难度却非常高,因为《死亡之屋2》中有着非常多的分支路线。决定进入分支的方式并不直观,有时候需要判断某一个场景的人质是否救下,有时候需要判断多个场景的人质是否救下。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在解救人质方面有变化,就可能进入不同的分支,见到不同的场景,这意味着背板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制作组本身也是“恶意满满”,一路诱导玩家争取解救全部人质(正常玩家都会想要解救),但是有些场景对于新人来说非常困难。例如第二关没有救到小男孩就会进入“一家三口线”,这可是《死亡之屋2》中最难的路线,如此一来玩家就会更快死亡,投入更多的币,这就是典型的“骗币战术”。我曾跟几个同学一起去街机厅玩游戏,他们会把赛马机赚来的币分给我,遗憾的是,我砸光了所以的币也没能在街机厅打通过《死亡之屋2》。
鲜为人知的设定当年在街机厅里玩《死亡之屋2》,失败就意味着需要继续投币,在这种“氪金”的压力下,精神高度集中,满脑子都是思考如何打得更远,活得更久。没有时间让我冷静观察和分析,以至于游戏中的很多细节都没有发现。直到PC版的出现,让我对这款游戏有了新的认识。





分类